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绿色脱贫奔康路 生态山水民更富——自贡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共赢

2020-12-22 17:20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郑鑫玉 摄影 宋姿熠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大力实施生态扶贫,通过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农村土地整治、生态产业化,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厚植生态优势,在绿色发展中消除贫困、美化环境、改善民生,用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共赢。

满眼山林翠 青山变金山

在富顺县青山岭、龙贯山、尖山坡等地,漫山的油茶树为大小山头披上“绿装”,成为富民的“好风景”。作为林业产业“主力军”之一,油茶树已在该县集中成片发展3万亩,产、供、销链条持续延伸。国土绿化与林业产业的良性互动,使万亩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我市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发展麻竹、油茶、九叶青花椒等优势产业,培育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天然林保护、营造生态林、退耕还生态林等生态工程的大力实施,多角度地提高了林农收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我市把造林补助项目最大限度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全市在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兼顾扶贫工作,引导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加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补偿贫困地区或贫困户的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面积13.94万亩,向贫困户兑现补偿资金205.89万元,惠及贫困户27272户(次);累计实施贫困地区或贫困户的造林补贴1300亩及宜林荒山荒地、迹地、低产低效林的人工更新造林和改造3660亩,向贫困户兑现补助资金97万元,惠及贫困户465户(次);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706户(次)参与造林绿化、森林保护等工作增加收入,累计向贫困户兑现补助资金27.53万元。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大批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城务工;一些地方退耕发展的笋竹、花椒、甜橙、茶叶等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直接增加了农户收入,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超过4100元……退耕后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户收入更加稳定多样。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巩固贫困地区或贫困户退耕还林成果7.3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种植项目0.55万亩、养殖项目1.83万平方米,向贫困户兑现补助资金1041.30万元,惠及贫困户36118户(次)。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

近年来,我市从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科学种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强督导宣传、加大基础设置建设力度入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一系列成效。

自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落实,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保持负增长态势,成效显著。通过整合实施水稻、玉米、柑桔、茶叶等病虫灾害防治社会化服务项目等项目、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技术措施、建立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区),深化化肥和农药生产和销售市场监管,有效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实现绿色兴农。

秸秆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是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我市大力开展秸秆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加快建立秸秆产业化利用机制,积极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促进秸秆由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同时,全力谱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畜牧篇章,通过依法关闭搬迁、依法调整划定、严格监管巡查,确保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有力支持“三农”工作。以完善粪污装备配套设施、配套消纳土地开展种养循环、粪污还田还土、鼓励建设有机肥厂和大型沼气工程等为抓手,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目前,全市系统备案养殖场2728个,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8.04%,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装备配套率100%,系统备案养殖场粪污装备配套率100%。

全市以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走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调优种植业结构,在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的基础上,适当发展花椒、柑橘等多年生的经济作物,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增种耐旱喜有机肥作物,着力提高产量、提升品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编制完成《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沿滩区黄市镇、富顺县狮市镇陆基集装箱健康养殖模式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大力推广新型养殖模式,推进稻渔、稻蛙等生态养殖、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效益由追求量的累积向质量安全、环境安全兼顾。

守沃土护清流  惠民生促发展

近年来,我市聚焦治土防灾、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致力实现民生民愿,绘就绿水青山生态画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市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为抓手,坚持将符合整治条件的贫困村优先纳入项目实施计划,加大贫困村项目实施力度,强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共实施了92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现新增耕地9.24万亩,项目覆盖了39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6个,占全市113个贫困村总数的76.11%,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条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条件。

同时,针对地质环境较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我市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护航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实施地灾防治工程治理项目助推脱贫攻坚61处,在充分尊重生态扶贫避险搬迁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2160余名群众全部搬离危险区。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实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我市始终坚持把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作为核心任务,狠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自贡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构建市、县、乡三级监管体制,从日常巡查保洁、专人管护、联合执法等方面,扎实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同时,优化全市供水网络,科学划定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不断提升水源地水质。截至目前,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周边29个乡镇40万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饮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6%,较2016年提升50个百分点,解决了66.5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针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点多面广、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贫困村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为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短板,切实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全面统筹、多管齐下、建管并重的农村污水治理之路,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地消除贫困,而建立更高标准上对全面小康建设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市在脱贫攻坚中忠实践行“两山”战略,探索丘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乡村振兴和农民新式生活的平衡发展和综合发展道路。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有力改善了自贡市作为缺水城市的水源涵养和资源保护,实现了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编辑:陈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