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李桥镇位于自贡和宜宾交界处,由于地处偏远、山多地少,贫困率高。近年来,镇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发展农旅、蚕桑、肉兔、中药材、优质果蔬等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逆袭”之路。
李桥镇大地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大地村“两委”把桑蚕养殖确定为全村支柱产业,四月的桑园已是郁郁葱葱。
为了更好的把群众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大地村成立了“富顺县宝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专合社带动农户发展。采取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贫困户作为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专合社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建起了小蚕共育室和规范的蚕棚,对社员的养殖全程进行规范指导,统一育小蚕、统一消毒、统一销售。
蚕桑产业产生的可观效益,也带动了其它村组发展蚕桑产业。石盘村也在去年底将全村的500多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发展桑蚕集体经济,今年7月就能采桑养蚕。
富顺县李桥镇肉兔标准化产业园是全市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2.8亿元,年产肉兔一百万只,打造种、养、销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项目一期占地450亩,目前园区已修建完成十二栋兔舍,占地20亩,引进肉兔约5000只。疫情期间,镇党委政府和企业积极协调,采取严格防疫措施,多措并举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腰塘村是李桥镇的另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里也因地制宜发展起了各种特色产业,在腰塘村400亩茵红李种植基地里,生长了两年的李子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树下套种的枕头南瓜也冲出薄膜,枝叶肥厚。
为壮大集体经济,村里通过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引进投资人共同打造茵红李产业园,村里投入了6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修建起了产业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产业园投产以后,村里可按8%的比例分红。同时,村里还计划以茵红李产业园为依托,以采摘+观光+农家乐的方式,进一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腰塘村还积极从撂荒地中寻找增量,川佛手就是腰塘村把村民们的撂荒地集中流转引进的另一个中药材产业,产业基地里,去年10月才种下的佛手苗已经抽枝拔节,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松土。虽然佛手要两年后才开始挂果,但是由于药用价值很高,市场销路稳定,村里已经计划下一步通过农民代种的方式扩大规模,这样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也可以带动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代种和务工增加收益。
目前,李桥镇以肉兔、蚕桑、中药材、茵红李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产业将进一步壮大乡村经济,把村民吸附在产业链上,夯实脱贫攻坚的产业根基。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