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推动协同共兴 带动南翼跨越——自贡加快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述评

2020-07-20 16:40 自贡网

0

分享

就四川省而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非成都一城一地之事。围绕国家战略实施的区域布局问题,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擘画: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与渝西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

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和川南城市群几何中心的自贡,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机遇,深化与川南渝西城市对接合作,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加快补齐成渝地区中部发展落差,努力打造成渝地区新的增长极,带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

川南渝西  携手合作

携手合作、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更快地跑出“加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度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成渝两地的合作之火就越烧越旺。深处“圈”中的自贡已经先行探索,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再造一个产业自贡,开始与川南渝西城市来往密切、互动频频,探索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中实现新作为。

今年以来,自贡与内江、宜宾和重庆永川、大足、荣昌、綦江等川南渝西城市积极沟通,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新示范区。

建立航空物流集散联盟,实现“铁海空”多式联运;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联手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飞地园区……这些合作协议分量十足,大多包含“合作示范”“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等关键词,与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和渝西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定位和要求高度契合。

其中,不得不提自贡市与重庆綦江区的合作。两地人文相亲、山水相连、产业相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资源禀赋高度相似,经济关联度高、互补性强。

6月1日,自贡与綦江以“屏对屏”视频会议形式,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区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地方合作典范。7月10日,两地共建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座谈会在我市举行,双方将共建包括自贡·綦江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内的“一园三中心”,打造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

同唱“融入歌”、同奏“协作调”、同做“发展功”。随着川渝地区协同合作的深化,推动内陆开放整体优势的加速形成,自贡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做强支撑。

内自同城  相向而行

7月13日,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强调,要加快推进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

大千故里,甜城内江。“甜”,是内江的味道。中国灯城,盐都自贡。“咸”,是自贡的特色。两地相距仅30余公里,既是“邻居”又是“兄弟”,均为四川老工业城市,都需谋求转型发展,加上均有机械、汽配、新材料等产业,具有互补共融的基础。

2018年11月21日,自贡、内江签署《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一个有盐,一个有甜,开启了有盐有味的“同城化”。两年来,两地相向而行,逐步实现了社保、医保、教育、公积金贷款、司法等8个领域同城化,让两地市民享受到了“双城同享”服务带来的便利。

当前,自贡、内江两地正共同研究谋划建设省级“川南(内自)新区”,全面推进内自同城化发展,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规划范围由之前500平方公里拓展到692平方公里,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新增“国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渝西川南融合发展首位区”发展定位。

内江与自贡同城化发展提速,让两地“亲上加亲”,不是一城胜似一城,带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记者 卜一珊 摄影 叶卫东)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冉华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