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省文物局主办,市文广旅游局和荣县县委、县政府承办的荣县大佛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咨询会在我县举行,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大学、中铁西南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多名专家学者,对荣县大佛石刻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指导。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何振华,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县委书记韩明祝,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小清等省市县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韩明祝在致辞中说,荣县积极打造川南文旅融合示范区,成功创建荣县大佛寺景区为4A级景区,推动全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对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荣县大佛石刻这笔宝贵文化遗产,提出真知灼见;更希望通过这次咨询会,搭建长远合作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朋友关注、关心和支持荣县文物事业的发展,推动荣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郑小清在介绍荣县大佛石窟基本情况时说,荣县范围内登记在册的造像石刻有30余处,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荣县大佛石窟。近年来,荣县在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过程中,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希望各位专家加以指导,助推荣县大佛保护与传承。
会上,与会专家重点围绕荣县大佛石窟考古发现、脆弱性与易损性、主动式与被动式保护、保护风险与应急处置、保护检测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结合保护工程案例实际,特别是荣县大佛石窟在表层风化等病害问题、大佛石窟所在山体安全隐患问题、大佛楼的保护利用问题、荣县大佛建造年代考证等四大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把脉开方。
与会专家表示,以乐山大佛、大足石刻、荣县大佛为代表的川渝石窟不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也是风格、价值等非常独特的石窟遗存。因此,要寻找规律、总结经验,运用历史智慧和现代科技指导荣县大佛在当代的保护与利用;要做好宣传工作,在全民参与保护的同时加大文旅融合力度,进一步挖掘价值;要全面落实文物工作保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加快建设巴蜀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促进文物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我县首次在石窟寺及石刻保护领域举行的高级别专家咨询会,将极大地促进荣县大佛石窟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与成渝地区相关区县开展石窟艺术保护利用的交流合作,为我县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曾莉 郑云)
编辑:熊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