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它是一个符号,它的背后凝聚着劳动人民勤勤恳恳的付出;它是一种身份,代表了劳动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它是一种赞美,褒扬了一个时代默默付出、追求先进的昂扬精神。今年,我市首次表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坚持以忘我的奉献精神,成为劳动者的楷模。本报今日特推出部分自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进事迹专版,彰显优秀劳动者的风采。
张涛,男,46岁,中共党员,东方电气集团有突出贡献专家,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工艺部部长兼党支部书记, 高级工程师,先后获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首批自贡市示范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张涛同志一直从事锅炉制造工艺开发工作,掌握了BHK公司的超临界本生炉制造技术,主持编制了超临界所有主要部件的制造工艺方案,参与编制了新增设备、工具、工装报告,参与提出了锅炉制造用设备的技术参数,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工艺试验,为东方锅炉成功完成沁北2×600MW首台国产示范项目超临界锅炉制造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获200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张涛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过公司各类锅炉制造技术开发、特种容器制造技术开发、核电制造技术开发、气化炉制造技术开发等多项重大项目,其中部分项目为国家863项目。作为东方锅炉工艺技术带头人,张涛同志立足岗位,认真钻研,为促进锅炉、核电制造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做出了巨大努力,为中国清洁火力发电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游洪兵,男,38岁,中共党员,自贡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线路班组长,先后获“盐都文明好司机”,自贡市公交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生产服务能手”“优秀员工”称号。
游洪兵同志牢记“安全第一,服务为本”的宗旨,时刻把安全、服务放在首位,把汗水洒在车厢,把温馨送到乘客心上。他为人谦虚,对人真诚,富有爱心。在工作中,有员工生病了,他总是主动关心;员工家里有急事找到他,替员工代班对他来说是常事;对客运出车安排,他总是无条件服从,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休息日,接到指令后,毫无怨言地服从,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对待乘客,他耐心细致,不急不躁,为乘客创造舒心整洁的乘车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乘客和员工好评,至今无任何服务投诉发生,车厢整洁合格率、服务合格率月月达到99%以上,在产值、安全、优服工作等方面均名列公司前茅,累积安全行驶里程达45.6万公里,实现客运收入37.96万元,安全运送乘客已超过25.3万人次,成为公司安全生产的标兵、优质服务的品牌,游洪兵同志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一个班组、一条线,在公交线路上抒写公交人的风采。
吴德斌,男,47岁,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自贡分公司原盐分厂制盐钳焊组组长,多次获得集团“先进员工” 称号,所带领的班组多次获得集团“优秀班组”“先进工会小组” 称号。
吴德斌同志勇担重任,困难面前不畏缩。每当有检修、抢修任务时,总是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纵使条件艰苦、困难大,他总是以身作则,以自身过硬的技术,带领班组员工真抓实干、巧干。吴德斌同志在组内大力倡导修旧利废,以“修”为主,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参与组织原盐分厂大、中、小修的计划、安排及实施,在人员少、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出色的完成了1#真空散湿盐安装工作、1#真空23米平台安全整改、散湿盐回收装置、2#真空预晶罐、空气预热器等多个更新项目,特别是在自贡制盐区30万吨小包装自营工程改造项目中,圆满完成斗提机、皮运输送机改造安装、调试及下料分管工艺管线制作、安装工作,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在现场临时抢修中,不管是深夜、凌晨还是休息日,更是积极主动地带头来到生产现场,带动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恢复设备的运行,作为企业的一位员工、技术骨干,吴德斌同志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通过点点滴滴平凡而辛勤的工作,一丝不苟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黄河,男,42岁,中共党员,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矿用合金分厂压制组技师。获公司“双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
黄河同志一直在压制成型岗位工作,从一个普通操作工逐步成长为压制成型的行家里手,他肯钻研,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形状复杂的产品难成型的问题,解决工程齿裂纹,一次合格率提高0.1%;解决辊压齿成型难题,使订单型号增加20个,产量增长1倍;优化模具装配方法,缩短时间80分钟;实施降低模具消耗,下降了2.43元/kg,节约40万元,成功开发双孔型号和超高水泥齿2个新产品,扩大销量20吨;参与50多个新型号的前期质量策划,其中参与开发CX-13501外贸新型号产品,累计产量40吨。在工作中强化现场质量控制,班组投入产出率同比提高0.47百分点,最终废品降低了千分之一,主研的《矿用钻齿及截煤齿成型工艺研究》,压制中间废品率降低了1.41个百分点,累计节约价值49.5万元,荣获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矿用片状产品成型工艺优化研究》,提高生产效率33%,降低成本18.5万元;《半球产品成型工艺研究》,降低水泥齿加工费90万元。提出蘑菇状筑路齿尺寸控制方法建议,提高合格率1.3%、生产效率10%,创增价值15万元,获公司“铜点子奖”;有3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张廷健,男,32岁,中共党员,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氟橡胶室高级工程师,获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个人称号。
张廷健同志一直在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专项计划项目等项目十余项,成功研发了具有优良环境适应性含氟聚合物、耐高温氟树脂、耐低温氟橡胶、高耐候性含氟涂层等高性能氟聚合物产品;优化改进了多种军工产品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负责生产军工配套含氟聚合物类关键原材料产品十余种,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还开展了民用含氟聚合物的工程化研究,实现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乙烯树脂、特种氟橡胶等民用产品的产业化,其中高性能锂电池粘结剂、水性含氟涂料、常温固化水性涂料等新型产品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的同时,推动了我国氟化工行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优化。目前为止,在行业相关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对本领域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龚宗荣,男,50岁,中共党员,自贡市荣县公路段成佳道班班长,高级工三级。先后获自贡市职工技能大赛“技术能手”,荣县第二届“最美劳动者”称号,第十届自贡市职工技能大赛路面沥青灌缝第一名,所带领的成佳道班获荣县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龚宗荣同志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尽管从事公路养护工作辛苦,睛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社会地位低,加之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量的增大,超限超载车辆增多,从事公路养护安全风险较大,但他毫无怨言,始终把“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作为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青春、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在了公路事业上,任劳任怨踏实能干,舍小家顾大家,尽管家里面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他仍一心扑在公路养护工作上,巩固自荣公路“标美示范公路”成果、确保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在S305线自荣路荣县成佳K102—K114计12公里公路上随时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他作为生产一线一名基层党员、道班班长带领全班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大气污染整治期间的日常养护工作中,对所管养路面的清洁实行全天循环保洁,坚持做到立足本职,对于突发的应急工作任务,他总是带领全班职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为确保管养公路的“畅、安、舒、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贵成,男,44岁,中共党员,自贡市华刚硬质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碳化车间班组长,多次获自贡市华刚硬质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贵成同志一直从事烧结碳化工作,工作中紧密联系实际,找课题,利用车间生产设备、理化检测仪器,进行技术攻关,研发组每年为华刚公司提供二项以上成果,己累计向国家申请专利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研制的“宏晶碳化钨”和“宏晶碳化铬”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该产品现已远销欧美市场,年产量分别达到100/150吨。随着国际市场对焊接材料高品质的需求,公司决定开发球型铸造碳化钨产品,但是询价购买该设备国内报价160多万,国外报价500多万元,公司决定自己制造该设备,李贵成同志结合现有石墨管炉原理会同机电等相关人员制定了一套初期设备原理图,进行制作,历经五个多月的反复实验,一举突破球型铸造碳化钨‘石墨管炉’加热技术工艺难关,取代外购加热式‘陶瓷管炉’加热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及成本维修高,销售价格每吨产品附加值增加3万元,自制球形石墨管炉设备1台只需60万元,而购买国内同类设备每台至少160万元,公司自制了8台球形石墨管炉,为公司直接节约近500万元。
王蚁棚,男,48岁,四川振鹏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沿滩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王蚁棚同志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解决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当看到当地学校有许多孩子赤脚上学时,立即在温州加班赶制出了2000多双童鞋,价值50万元人民币,空运到成都,连夜运到自贡,及时让孩子们穿上新鞋。王蚁棚同志还出资120万元,修建了两条由乡村通往市区的公路,既方便了老乡们出行,也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出资帮助了25个贫困学生上学,现在每年都还在继续为这些孩子上学给予帮助。回乡创业后,又通过当地政府、工业园区,出资帮助7位贫困大学生学习,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中,王蚁棚积极参与成立了专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工作组,专门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协调,先后与沿滩区联络镇、沿滩镇、刘山乡、瓦市镇、富全镇,大安区永嘉乡,贡井区长土镇等村镇签订了帮扶合作协议,并持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同时还帮扶了20多个沿滩区各乡镇的困难户,王蚁棚还计划下一步拓宽思路,对较为成熟的村镇进行重点帮扶,把流水线建到村里去,把工厂搬到村民家中,真正做到“居家就业”,完成全民致富、回馈乡亲的企业目标。
编辑:周童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