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2015-09-20 20:48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讯(记者 欧阳敏)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我市运动员、四川首位残奥会金牌得主董超点燃主火炬。董超在残奥会、全国残运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折射出我市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在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基本生活、促进就业脱贫、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全市24.2万残疾人生产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效促进了我市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织设施资金

三大保障再上台阶

全市96个乡镇和11个街道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1406个社区和村建立了残疾人协会,专兼职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达1700多名,残疾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

加大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80万元,建立180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实施了市精神病人康复院病区改造;四所特殊教育学校均进行迁、改建;总投资880万元的自流井、贡井、沿滩、大安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落户南湖、预计投资2500万元的自贡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积累取得突破。近三年来,共争取上级资金3800余万元。2013年12月,开征市级和自流井区、贡井区、沿滩区、大安区、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残保金,这是在我市2000年开始征收以来实现的历史性突破。2014年,全市残保金征收2750万元,增幅达68%,创历史新高。

创新服务手段

推进“量服”工作

我市自2011年开展“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工作以来,开展入户调研6万多人次,全面掌握了全市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基本潜能和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量服”信息平台,整合部门服务资源,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建立“量服”跟踪管理制度,实施“量服”手机终端服务。截至目前,已为我市107145名残疾人个体“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发展方案和帮扶方案。“量服”落实覆盖率达95.15%,“量服”满意度达到95%以上,列入全省“量服”工作典型实例9例,荣县被省残联命名为全省“量服”工作示范县。

弘扬自强精神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

全市社区残疾人图书室实现全覆盖,其中,12个社区配备了残疾人专用电动书架,市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40平方米盲人阅读室。定期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先后组织残疾人专场文艺演出、残健共融趣味活动、盲人“观看”电影等系列文化活动20多场次。组织残疾人参加国际国内文化艺术活动,2011年10月,受国际口足画艺公司邀请,我市残疾人胡林赴台湾参加学术交流。成功承办四川省第七届残运会,为国家、省输送残疾运动员50余人,参加各种重大比赛获得奖牌160枚,打破全国和省记录35人次。在伦敦残奥会上,射击运动员董超夺得1金1铜,实现了四川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自贡被省政府授予“优秀体育人才输送地”荣誉称号。我市残疾人射击运动员董超、青年口书画家胡林获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加大民生保障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2014年开始,我市每年筹资1100余万元,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累计实施政策性临时救助5000人次,发放各类基本生活救助、扶持资金2000万元以上。为2357名住房困难残疾人改善了居住条件。推行残疾人托养方式,全市托养服务机构托养和“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重度残疾人5657人次,补助资金达33.94万元。落实残疾人参加各种社会保障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参保率达69%;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障的残疾人参保率达90.94%。基本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4级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网络。三年来,全市累计有2.5万余名残疾人接受各类康复服务。

全市4所特教学校全部实施了改扩建,吸纳残疾学生479人;支持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我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3%。建立残疾大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助学制度,三年来,共资助残疾学生1755人,资助金额163.9万元。通过举办技术培训,187人获得盲人按摩、计算机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每年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共帮助4.8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先后落实资金40余万元建立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30个。

编辑:Frank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