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昌新/文
最近,从水务部门退休的夏老师津津乐道地向我讲述起盐都自贡的水利工程,使我大开眼界。
夏老师退休前一直从事水利工作,从年轻时起,参加过自贡大大小小的许多水利工程建设,对自贡的水利工程了如指掌。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还保留着亲自动手描画地图的习惯,他随便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水库标示,就能说出这个水库的动工时间、水容量大小、效益如何等等,真是如数家珍。
夏老师从一个自贡老水利人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盐都人的引水梦和追梦过程。
五十年代后期 釜溪河还可以“应付”供水
新中国成立初期,盐都自贡的产业几乎只有传统盐业及相关的手工业,此外就剩下农业了。城市很小,人口也不多,到处青山绿水,旭水河、釜溪河穿城而过,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城乡的人们都从河中或者井中取水用于生产和生活。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缺水的压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传统盐业的基础上,自贡市的盐化工异军突起,张家坝化工厂研制并生产出几十种化工产品,其中氯化钡“超英赶美”。自贡市委因势利导提出“三年建成化工城”的响亮口号。
鸿鹤坝化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了,千军万马战斗在鸿鹤坝工地。紧接着“大炼钢铁”、“全民化咸熬盐”以及土法上马的各种小工业层出不穷,大量农民放弃农业进城当工人。
城市在扩大,城市人口开始增加,城市用水量相应增加,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开始提出来。特别是鸿鹤坝的化工厂建成后,生产用水量在当时算是最大的。不过,那时的釜溪河似乎还可以“应付”,最多是枯水季节出现短暂的缺水而已。
三线建设以来 “从哪里引水”成当务之急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三线建设”开始了,沿海大量工厂内迁,东方锅炉厂、硬质合金厂、大西洋焊条厂、四川玻璃厂、北京机床厂、油毡厂、空压厂、上海电筒厂等不胜枚举,盐都自贡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根本改变。
这些外迁厂在自贡的入驻,进一步扩大了自贡的工业规模,就业人数相应扩大,城市人口继续增加。不管是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成倍增长,釜溪河的水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要保证全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供应,必须想办法从远处引水。因此,从哪里引水就成了这座老城市的当务之急。
釜溪河由威远河和旭水河汇流而成,威远河流经威远地界,属于内江地区;而旭水河上游是荣县,当时也属于内江地区。六十年代末,我市决定首先从威远河上游的长沙坝引水,充分利用那里的有利地形,因地制宜修建大坝,储水引洪。在枯水季节,也能缓解自贡的用水供应。
而旭水河上的贡井,问题仍然严重。内迁厂中的电筒厂,电解车间的氰化物有毒废水一度直排旭水河,河水不能饮用,只好在上游的长土新建自来水厂,敷设几公里管道,引水供应贡井城区工矿和居民用水。
八、九十年代 投运长葫引水工程并建成双溪水库
自贡是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自贡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瓶颈。为有效解决水源的输送问题,国家批准建设自贡市烈士堰水厂水源配套工程,即“长葫引水工程”,从31.4公里外的葫芦口水库,通过大口径水管引流到烈士堰水厂。该工程从1985年1月动工到1986年9月正式通水。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前所未有,自贡正从小城市向大城市飞速前进。供水问题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一块心病。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政府不得不另辟蹊径,在旭水河荣县上游修建双溪水库。双溪水库的建成,为自贡市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清洁水源。尽管如此,它还是不能完全保证在大旱之年的城市用水。
进入新世纪后 动工修建小井沟水库
进入新世纪,我市未雨绸缪,又全力以赴动工修建小井沟水库。其实,在35年前,省里就在规划和实施全省的“长征渠”,是由清衣江经洪雅的罗坝到乐山附近,分北干渠和南干渠。北干渠往仁寿、资中、内江,而南干渠则可达小井沟。
35年后,自贡市重提小井沟,已经是势在必行。因为只有修好小井沟水库,才能有效缓解自贡的供需水矛盾。据称小井沟水库的坝高是88.37米,总库容为1.66亿立方米。
然而,小井沟水库和双溪水库还处在两条河道上,要让小井沟水库的丰富水源引入我市,还必须把小井沟水库和双溪水库连起来,这就要完成一个配套的联动工程。
未来供水问题 川南四市联手打造向家坝灌区工程
我问夏老师:“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自贡市的供水问题呢?”夏老师说:“如果要彻底解决自贡市将来发展的供水问题(包括农业灌溉、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只有从向家坝引水。众所周知,现在向家坝已经在金沙江上建起了拦河大坝,建起了大型水电站。金沙江在向家坝上游,库存水位高,水流量相当大,而且没有污染,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十分理想。”
由于工程浩大,该工程将由川南四个城市共同打造,也就是所谓四市联手打造的“川南都江堰灌区”。这四个城市是: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和宜宾市。四市共同出资三亿元组建的“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成立,其中我市占股26.51%。按照规划,自贡市的取水量是2.6万方(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
该工程是四川省仅次于都江堰灌区的第二大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川南用水困局,惠及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四市21个县(区)和云南水富县,共计530万亩耕地和500万余人,特别是解决我市富顺县、荣县、沿滩区的生活灌溉用水,并保证在遭遇200年一遇的旱情时,向家坝灌区工程都能正常供水。
据水务局有关领导介绍,向家坝灌区工程的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整个工程由取水工程、输水及灌溉渠系、囤水蓄水库、提水工程和田间工程组成。
水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半个世纪以来,盐都自贡作为一个特别缺水的城市,不惜一切代价从四面八方引水已取得辉煌战果。但引水的战斗还在继续,引水的梦想还在延伸。像夏老师那样一生为城市引水而奋斗的人还有继承人,他们更加美好的引水梦一定能实现。
编辑:范秦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