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肉联厂厂址
在自贡市三八路,曾经辉煌一时的自贡市肉联厂,曾经作为屠戸生存的根—一把刀,慢慢发展为一个产业:屠宰业,在自贡发展为国有自贡市肉联厂,随着时代的变迁,肉联厂又走向了私有化,就在2011年的秋天,这样一个曾经在自贡许多人心里留下永不磨灭记忆的肉联厂,随城市规模化的发展,在三八路的地标性建筑消失了。
看见肉联厂被推倒消失的瞬间,若有所思,正应了丰田公司丰田一郎的一句话:没有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打造百年盐都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奏,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求实创新寻求发展,就只有让它消失。
的确,百年前的的屠宰业,在自贡的发展,也许少有人知道,但是,当时的屠宰业,人们有意识,屠户每宰一头猪,捐献二百文,用于祭奠屠户的老先人:三国时的张飞。
1875年,即光绪元年,屠宰业帮会集资修建的桓侯宫,在自流井中心中华路口落成,桓侯宫亦名张飞庙。该宫建在中华路口的斜坡之口上,步步登高,进入山门。单坡式山门建筑昂然壁立,砖石山墙上雕塑密布,门厅内柱、角柱均以石兽为础,造型生动,刀法遒劲,石兽或昂首,或嘶鸣,或扭身,仿佛背上有千均之压力,活现出负重的神态,显得诙谐活泼。在数米的楼沿板上,还刻有戏剧场景18幅,其中仅人物就多达184人。门厅上面为戏楼,屋顶配以泥塑,台口饰有木雕,不论是人兽仙怪,还是鸟兽虫鱼,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桓侯宫作为自贡地区的又一建筑珍品,在雕刻技巧上不仅可与西秦会馆相媲美,甚至某些地方还超过了西秦会馆,这对于研究清代的建筑和装饰艺术,研究会馆的演化,研究各地戏剧的发展,探讨帮会的发展,以及自贡盐场的社会历史演变无疑意义深远。
百年前,在自贡发展的屠户,为自贡留下了一座标志自贡发展历史的文化瑰宝,今西部书画艺术院、自贡国画院等牌子挂在门前,继续为自贡这座文化名城书写新的传奇。
从屠宰业发展起来的自贡肉联厂的消失,到百年前的自贡屠宰帮会修建并永存在自贡中华路口的桓侯宫,这一失一存,不仅让人感慨万千: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不过就是短短的几十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财富不过是过往云烟,唯有一颗颗爱人人之心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郑祥林/文
编辑:罗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