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市党代会报告深度解读(二):生态自贡 五大行动创造美好

2011-11-14 09:47 自贡网

0

分享

进入21世纪,自贡作为一座因盐设市的老工业城市,“生态”一词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从未如此深刻:资源贫乏带来的束缚,环境瓶颈造成的制约,生存空间面临的挑战……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构建优美怡人的生态自贡。怎样直面困难、勇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任?自贡如何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市环保、规建、林业部门提出实施“五大行动”,自贡日报特邀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解读。

嘉 宾:市环保局局长 邹定春

市环保局总工 高裕君

记者 罗乐

蓝天行动——还市民以蓝天白云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清新的空气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保护大气环境不仅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从源头控制入手、强化日常监管、落实末端治理,还市民一个清新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节能减排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

目标展望

规划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至1.1吨标准煤,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6吨标准煤/万元,降低23.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9万吨,下降27%;氮氧化物要消化增量,使排放量不增加。

实现路径

邹定春: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盐及盐化工等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抓好板仓、晨光等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推进工作,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结构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实施“退二进三”企业的搬迁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强化建筑、交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力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的开工建设;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

未来5年,我市将有针对性地把环保理念推向社会。加强新机动车管理,执行新车上牌的“环保达标目录”注册准入制度;建立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制度,对车辆采取“黄绿标”管理,加大对超标排放车辆处罚力度,出台经济补偿或激励措施鼓励提前报废老旧高污染排放车,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城市道路硬化、黑化,及时修复损毁路段,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建设吸尘挡尘绿化带;加强城市管理,管制脏车进城;采取建筑工程围棚施工、工地进出车辆拉罩运输、使用商品混凝土等防治建筑施工粉尘污染的措施。

专家观点:改善空气质量要坚持不懈

高裕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改善大气质量工作同样如此。自贡作为以盐化产业占主导的老工业城市,受多种因素影响,空气污染存在着很大的历史惯性,扭转这一惯性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只要下决心改善环境,并通过坚持不懈努力,一定可以还市民蓝天白云。

绿地行动——城市森林的保护神

题引:森林是“城市的肺”,湿地是“城市的肾”,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的免疫力”。在建设生态自贡的进程中,林业肩负着重大而特殊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全域绿化 退耕还林 园林城市

目标展望

规划到2015年,新增森林面积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

实现路径

邹定春:生态屏障建设。打造以旅游业、工业原料林产业等为主的天保后续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到2015年,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生态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巩固退耕还林30.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0万亩,新增退耕还林5万亩;建立荣县双溪水库流域、小井沟水库越溪河流域(自贡段)、旭水河流域、富顺镇溪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加强金花桫椤谷自然保护区等省级保护区和高石梯、青山岭森林公园等省级公园保护、恢复、建设和管理。

四大森林工程建设。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围绕“生态人文、山水盐都、全域绿化”,突出城市特色和风格,实施城市森林系统、公园系统、单位绿化和立体绿化,在城市各组团之间建设森林隔离带,着力构建“一心双核、三带四城多楔”的城市骨架;实施乡村森林工程,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实施通道森林工程,重点实施好内宜高速、成自泸赤高速、乐自高速、S305省道两侧绿化带及视野区绿化,增加绿化宽度,提高绿化档次;实施水系森林工程,重点绿化沱江干流、釜溪河与旭水河规划段,双溪水库、木桥沟水库、小井沟等库区和干渠主要地段两侧,逐步开展重点水源保护地绿化工作,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围绕“精致山水、绿色盐都、美丽自贡”的创园主题,打造具有自贡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重点实施沿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环线道路的城际、市域、城市景区等绿色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城市“绿道”;做好城市内山头、生态林地、郊野公园等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着力构建城市“绿肺”;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新建和改造西山公园等5个综合公园,着力构建城市“绿心”;实施卧龙湖、东部湿地公园等5个湿地公园建设,着力构建城市“绿肾”;按照“出绿量、出品质、出震撼”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着力构建城市“绿脉”。

开展生物多样性建设和湿地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新机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解决野生动植物增多与人居生活之间的矛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推进乡土树种保护和开发,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和监测网络;建设荣县双溪水库湿地保护区、自贡沱江流域湿地保护区、旭水河流域湿地保护区和城市湿地,全市建立湿地保护区面积6万亩。

专家观点:青山绿水是自贡的龙脉

高裕君:自贡没有大山大河,但是经过巧手塑造后,“城在山中、水绕城流”的青山绿水结构浑然天成,成为这座城市最难能可贵的绿线。譬如富台山至龙凤山一线、大安寨至九安寨一线,勾勒出自贡随山势而起伏的绿色“肺叶”, 就好像在城市所有绿地边建了一道“保护墙”,墙上挂着牌子——“这里是城市绿地,纳入保护,禁止破坏”。长期以来,自贡人坚守着这一条条绿色“龙脉”,使绿地在城市,特别是旧城区改造中得到保护。当前,要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和园林绿化,加强城市自然山体保护,实施“绿道”建设,提高全域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构建山、水、城和谐交融的城市形态。

清水行动——守护市民生命之泉

水是生命之源。而作为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工程性缺水一直是制约自贡发展的一大“瓶颈”。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外,实施“清水行动”,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源水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水环境 水资源 饮用水

目标展望

加快进度,早日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向家坝自贡灌区、狸狐洞水库等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工程蓄水保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贡缺水的问题。推进江河堤防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实施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和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未来5年,力争实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0%的目标。

实现路径

邹定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起对饮用水源“保护、建设、补偿、利用、监管”五位一体的综合决策机制,逐步形成饮用水源保护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加大饮用水源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切实加强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逐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一切危害饮用水安全的违法行为。未来5年,力争实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0%的目标。

标本兼治,狠抓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建立流域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执行“河长制”和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深化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坚持“总量控制、浓度控制、源头控制”,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加快板仓、晨光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限期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进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十二五”期建成沿滩区、贡井区、荣县、富顺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十二五”期确保建成50个,力争更多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尽快投入运行。

专家观点:优化产业结构克服先天不足

高裕君: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釜溪河流域工业企业结构和布局,整合工业资源,创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协调区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还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节能减排,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禁止“三高一低”项目的引入。

宁静行动——都市里的永续工程

环境噪声作为我国四大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控制噪声污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优美怡人的生态自贡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噪音污染 源头控制

目标展望

“十二五”期,通过实施“宁静行动”,从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噪声敏感目标保护等方面着手,采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还群众一座宁静之城。

实现路径

邹定春: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采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道路两边配套建设隔声屏障,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敏感时段通过采取限鸣(含禁鸣)、限行(含禁行)、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道路交通参数(车流量、车速、车型等),降低交通噪声。

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加大对违法夜间建筑施工的查处力度;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施工;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采取合理布局娱乐场所;对噪声超标的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修配加工场所,限制营业时间;禁止发出高噪声的商业经营活动,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依法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大敏感区内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源整治力度,每年关停、搬迁和治理一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到2015年实现敏感区内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达标。

专家观点:人人参与共治噪声污染

高裕君: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人翁,参与宁静行动,人人责无旁贷。当前,一些企业和个人不理解不支持政府宁静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为人人”意识淡薄,注重自我利益,忽视他人利益;注重自我享受,忽视自我责任;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因此,群众要积极主动参与宁静行动,使每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为他人创造“宁静”的时候获得自己所需的那一份“宁静”。

利废行动——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题引:“利废行动”是指从源头控制、有效利用、安全处置等方面着手,采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现废物处置利用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废物利用 无害化 资源化

目标展望

近年来,有关各部委均将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列入“十二五”规划。2010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70.6万吨,综合利用量64.3万吨,占总量的91%,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均通过莲花垃圾处理场进行了卫生填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固体废物处置压力有所加重,政府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鼓励政策,将对循环产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实现路径

邹定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形成资源利用循环闭合系统,逐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高起点、高水平打造晨光、板仓、沿滩等生态工业园区。

推动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林业、渔业产业建设,通过各种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对各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最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种、林、牧、渔等产业相互关联耦合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打造种植业、林业、养殖业、渔业的产业链,大力推广全市农村沼气工程,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猪—沼—粮”、“猪—沼—果”循环种植模式。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以“盐、龙、灯”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逐步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开展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置和利用,推广环保公厕等示范项目;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自然生态系统正常发展、循环稳定的维护,努力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双赢”目标。

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生态产业体系。通过主动创造服务平台,加大对环保产业助推服务力度,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化;结合我市实际,创新机制,为危废处理处置产业化创造基础条件,指导企业申报危废经营许可证,使废弃物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记者札记:生态自贡离我们并不遥远

对于市民来说,城市经济指标固然重要,但要让市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相对于工业、金融、商业而言,生态城市也是市民迫切需要得到的。换句话说,市民关心的,是舒适的住房,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并把这些作为幸福城市的标准之一。

那么,“生态自贡”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市民身边的很多东西,应该是环保的,或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环保。

生态自贡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这是许多自贡人心中的疑问。自贡要建设生态城市,还需要“扬环境优势,以环境软实力的增强促进发展硬实力的提升”。我想,通过“蓝天”、“绿地”、“清水”、“宁静”、“利废”五大行动开展,促进全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文明的高度发展,围绕“精致山水、绿色盐都、美丽自贡”的主题,结合“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创建,生态自贡离我们并不遥远。

编辑:舒旭晖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